宁立群 / 苗儿秀,山界青...

沂蒙山小调 彭丽媛 - 中国名歌



 

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所谓亲戚,就是这样一些人:我们有义务对他们表示亲切,爱他们,并致以由衷的敬意...

         ——俄国诗人普希金




苗儿秀,山界青

——为母亲的《苗氏三兄妹》出版而写

 

文 / 宁立群

 

美国作家弗罗斯特说过:“什么叫家?一个当你想回去,而别人不能拒你于门外的地方。”2018年的春节,我回山东潍坊探望父母,住了一个月,这是1991年我工作以来,在父母家住的最长的一段时间。妹妹一家三口从上海开车赶来,嫂嫂带着小侄女也回来过除夕。常言道:父母亲的心是子女的天堂,我们老少三代其乐融融热闹非凡地过了一个团圆年。

2018年春节合影


母亲不是作家,她是小学老师,不过她改不掉读书学习写文章的习惯。在家期间,母亲拿出厚厚的一摞打印稿子,让我跟妹妹修改出书,原来她这半年一直在奋力写作。事缘2017年7月舅舅苗得雨去世,激发了母亲浓浓的亲情思念,她不顾八十岁的高龄,每天孜孜不倦伏笔耕耘,流着泪水撰写《苗氏三兄妹》的故事,并藉此缅怀故去的舅舅。


母亲兄妹三人,皆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战火纷飞的沂蒙山区,排行为舅舅苗得雨(1932年生),大姨苗德云(1935年生),母亲苗德荣(1938年生),名字辈分是苗氏家族的“德”字辈。母亲一岁时我姥爷负气离家出走,兄妹三人由姥姥含辛茹苦带大,舅舅17岁离开家乡参加工作,母亲长大后到外地读书工作,只有大姨一直留在老家沂南。

 

舅舅苗得雨

舅舅幼时读过私塾,12岁开始对诗歌比较有兴趣,《旱苗得雨》一举成名,从此“孩子诗人”的美名传遍齐鲁大地,为顺应潮流及感恩时代,舅舅将自己名字的“德”改为“得”。记忆中,不少同学朋友对舅舅那诗意般的名字尤为赞叹,问是不是笔名,因为同时代还有“牛得草”等特别名字,每次我都解释一番。


著名作家苗得雨


舅舅这棵旱苗得到雨水滋润,一路茁壮成长为诗歌界的参天大树。舅舅先后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、山东省作协副主席、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,几乎与山东人的臧克家齐名成为中国的两位著名代表性农民诗人。


我小时候对舅舅印象很深刻,高大魁梧,面如满月,慈眉善目,和蔼可亲...七十年代初伟人的肖像到处皆是,舅舅的形象跟伟人稍有相似,小孩子们每次见到舅舅都会大喊伟人的尊称,想来颇有风趣。


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:“所谓亲戚,就是这样一些人:我们有义务对他们表示亲切,爱他们,并致以由衷的敬意”。记忆中小时候,我跟父母曾几次去济南拜访舅舅一家。舅舅有五个孩子,三位表哥高大帅气,二位表姐貌美聪明,都品行上佳涵养极好。舅舅的家是一幢二层别墅,二楼当时住着山东省文联主席、赫赫有名的《铁道游击队》作者刘知侠先生,舅舅一家人住在别墅一楼。我每次到舅舅家都被大作家的生活态度所触动,居所高端大气,木地板闪着微微蜡光,沙发上铺着白色镂花刺绣,书架书桌各种书目排列整齐,餐桌上的水果饭菜,都是物质匮乏年代小孩子眼中的稀罕之物。创作是舅舅的生命主题,我们每次探访都看见他在书房看书、写文章,接待任务自然就落在矫永舅妈的身上。现在每每回忆这些儿时的镜头,心中总是满满的温暖。


舅舅苗得雨与其长子苗长水       


后来我到外地上大学工作,这些年居住加拿大,跟舅舅一家往来渐少。2017年7月舅舅溘然离世,非常遗憾没有前往送别拜祭,但是舅舅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心中。

 

大姨苗德云

没有污染的记忆是一种永远的亲近。我对大姨的记忆不是太多,大姨十八岁嫁给本村复员军人,一直居住在沂南老家。我小时候跟母亲回过姥姥家,也见过大姨,但是年龄太小记不大清。舅舅和母亲都是高高的个子,印象中大姨个子不是很高,但是容貌秀丽温柔贤惠,大姨夫五官非常帅气出众,所以大姨的六个孩子大多都相貌好看。


母亲与大姨苗德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大姨家的大表姐邱芬廷小名香莲,跟我家往来最为密切。这位表姐非常漂亮,个子高挑,是当地有名的美人,学习也好,可是家里兄弟姊妹太多,经济条件不允许继续求学,高中毕业便在家。香莲表姐曾到我家住过一段时间,后来父母给她做媒,嫁给英俊潇洒的青年张福田,郎才女貌羡煞他人。这位表姐夫常年来探望我父母,对我家兄妹三人也很友好,结下了深厚的亲情。表姐有三个孩子,如今都大学毕业工作理想。二表姐邱淑兰,甜美可人性格温顺,年纪很小时也曾在我家住过,照顾我妹妹宁立红,有两个女儿均上了大学并工作顺利。如今八十三岁的大姨在济南小女儿邱雪莲家,苦尽甘来,安享晚年。

 

母亲苗德荣

所有的母亲都是这世间最尊贵的一种种族。母亲虽然在兄妹中排行最小,却性格坚强勤劳能干,几十年来边工作边把我们兄妹三人抚养成人。母亲退休后从未好好享受安逸生活,还是每天早起洗衣做饭,上午去超市买菜,到菜园浇水种菜弄花,下午看书写文章,曾于2007年出版散文集《心泉的流动》一书。


母亲苗德荣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母亲今年八十岁了,唯岁月不饶人,身体健康愈来愈出现问题,好多年没有去医院检查,只是自己长期熬服中药。近日我跟父亲一起带母亲去潍坊阳光融合医院检查身体,这所五星级的医院令我对内地医院刮目相看,其设施环境一流,医生护士态度非常耐心友善,门诊竟然免费,检查及药费也比较合理,令人有“医生是患者的仆人”之感。母亲检查有心脑血管方面的老年病症,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等,医生叮嘱不要过度操劳,保持心情愉悦。但是我知道母亲大半年来一直劳累写作,写到伤心处泪流不止,经常服用降压药及救心丹来维持身体力量,令我们担忧不已。


写书或许是母亲晚年生命的绿洲。母亲并非专业写作人员,其文笔不善于雕琢,不堆积辞藻,亦非哲学思辨,但其见解颇有启迪后人的作用。母亲在该书序言中写道:我们兄妹的三个大家庭中有小草、也有参天大树;有高深文化的,也有识字寥寥无几;有穿戴整洁,伏案笔耕者,也有泥里水里,摸爬滚打的;有在电脑前手弄鼠标,做着文字和数据的,也有头戴斗笠、肩扛锄头锄草松土的。三个大家庭中干什么的都有,是社会的一角。我们尊重家族中的高尚者,也不鄙视那些所谓渺小的事、平凡的人。我采取记实陈述,提纲挈领的写法,启迪后人。后人中渊博知识者,大有人在,可吸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

父母在编辑书稿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习惯十倍于自然,母亲坚持以“取材不在远,只在于充实的人生之中”来写作,寄至味于淡泊,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写出笔随当下的文章,这就是奥尔科特所说的“所谓好书是有所期待而打开,有所收获而合上的书。”


书包含着时代的烙印,亦包含着一种生命的潜力。我们岁月的每一时刻,都和世界的命运联系一起,我们分享着时代与历史的苦难和欢乐。《苗氏三兄妹》的主角们,是照耀过我童年的昔日星辰,愿他们的事迹饮誉苗氏家族以致更远的地方。

 

《苗氏三兄妹》得以顺利出版,感谢家人及亲友提供资料,同时感谢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博士题写书名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8年夏

        (此文刊于2018年9月7日《潍坊日报》)

      

 岁月留声 

2001年秋,父母在加拿大温哥华


2003年春节,在妹妹居住小区上海奥林匹克花园合影


2004年5月,母亲兄妹三人及亲属在沂南县苗家庄祭祖


         2016年春节,妹妹与妹夫一家人在上海合影


2017年7月,我和女儿从加拿大回潍坊探望父母


2017年10月24日舅舅去世百日,父母及舅舅家属等亲人留影


2018年7月,孩子们放假回潍坊探望长辈



    



 

良医常治无病之病,故无病...       


 

医加康研究所


薛医师如是说:

    攻克癌症乃我志职,50余年临床经验,让我有足够的医案证明中医治愈癌症并非是无稽之谈。咨询电话:13760357546(微信同号)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